行业咨询

关千三网融合的技术和经济分析

时间:2019-10-17 08:16 作者: 江南官网app客户端下载 江南app官方入口下载苹果 系统
( 1) 关于三网融合的技术分析。电信网、有线电 视网和计算机网源于数字技术导致的共同数字特性开始走向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TCP/ IP 协议。
三网各自的发展趋势从各自的侧面反映了三网融合的趋势和方向。电信网的发展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网络分组化、光纤化、接入的宽带化和无线化等;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宽带化、双向化、光纤化、综合 化;计算机网的发展趋势:网络宽带化、业务多样化、高服务质量、高 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由 IPv4 转向 IPv6 。 Ono and Aoki 模型阐释的从专用平台到非专用平台的转变和从低带宽需求向高带宽需求的转换代表了网络融合的实质和方向。
三网融合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融合技术可行性。在三网融合的初级阶段 , 电信网通过拨号上网和 ISDN 与计算机网实现了低水平的融合;在三网融合的发展阶段, 电信网使用 ADSL 技术, 有线电视网使用 Cable Mcxlem 技术, 计算机网使用 FITX + LAN 技术, 形成了 512Mhps 至lOMhps 的接人带宽, 三网融合得以实现。但由于三网是 面向三网分立设计的,所以此阶段的三网融合在质量、效率和成本等诸方面还存在不尽人意的问题;在三网融合的高级阶段,网络面向融合设计和优化,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利用任何接入资源和任何终端实现任何通信类业务,这是三网融合的最高目标。
( 2) 关于三网融合的经济分析。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双向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具有很强的网络外部性,整个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这种网络外部性可以构成需求方规模经济,再与供给方规模经济相结合,会产生强烈的“马太效应”,甚至"赢家通吃”的局面,因此,实施互通互联、减少路径依赖的政府规制可以增加竞 争性。
电信网和计算机网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单向的 有线电视网的规模效应弱于前两者,但双向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的规模效应大大增强。
范围经济的存在是促进三网融合的经济因素之一。一种网络经营三网业务的成本低于三网分别经营的成本。
成本劣加性又称作成本次可加性或成本弱增性,它表明由一个企业提供整个产量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成本劣加性对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成本劣加性这种经济特性正是三网全程全网的技术要求在经济上的体现。
成本劣加性、规模经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都是对由一家运营商进行全程全网垄断经营可以获得垄断优势和效应的诠释,范围经济的存在又说明构造全业务(三网融合业务)的运营商可以获得联合经营的低成本优势。但是,如果从动态分析来看,长期的垄断势必使企业缺乏竞争压力,失去降低成本的动机,这些垄断优势和效应也将大打折扣,只有竞争才会让企业焕发活力,降低成本。三网融合为打破原来的垄断格局、进入竞争机制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三网融合的市场结构将是综合平衡竞争效应和垄断效应的、寡头经营下的准自然垄断。
即使三网融合最终在光纤到户的基础上得以完全实现,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形成唯一的覆盖全社会的网络。罗姆理论用经济密度的概念对此加以说明,指出随着不断向低经济密度地区的入户拓展,边际成本会逐渐上升,最后会出现大客户要建立专网、离开公网的情况。
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被设计为分别传输冷信息、中等热度信息和热信息,经过数字化和双向改造以后,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均能传输不同热度的信息,但有其相应的经济适用范围,即存在一个信息热度的临界值,低于此值时,经过改造后的电信网更具成本优势,高于此值时,经过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更具成本优势。
三网融合的动力机制源自于技术进步、政府放松规制和企业管理创新。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软件技术、TCP/ IP 协议以及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使得 三网融合 在技术上成为可能,放松和改革面向三网分立的政府规制政策使得三网融合在政策上得到许可,企业的管理创新才最终使得三网融合变为现实。

版权所有:统一通信系统集成://m.diypinata.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南app官方入口下载苹果 案例SUCCESS CA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