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它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包括技术上的互联互通、业务上的相互渗透和政策上的相互准入。中国的三网融合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逐步的政策推动和试点实施。
早期探索与政策酝酿(20世纪末至2009年)
三网融合的概念在中国“九五”计划时期就已被提及,但由于技术、体制和利益分配等多方面的挑战,进展相对缓慢。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开始着手研究和规划三网融合的发展路径。
试点阶段与政策出台(2010年至2015年)
2010年,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并提出了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中国开展了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中国计划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并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和监管体系。
全面推广与深化发展(2016年至今)
随着试点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三网融合在中国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鼓励产业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多元化。三网融合不仅促进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当前,中国三网融合的发展正聚焦于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等领域,推动交通网、数字网、能源网的深度融合,形成广泛互联、智能高效、清洁低碳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三网融合的持续深化将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中国三网融合的概念最早是在哪个时期提出的?
中国三网融合的概念最早是在199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是在国务院在深圳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此外,1997年时,周宏仁主任在《计算机世界》报撰文,第一次系统地向国内介绍了“迎接电脑、电视与电话合一的新时代”这一国际领先理念,这也标志着国内最早的“三网融合”全面论述的出现。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即互联网)的融合,旨在实现网络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业务的相互渗透。
中国三网融合在2010年有哪些具体的政策举措?
2010年是中国三网融合政策实施的关键年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举措以推动这一进程。以下是当年的一些主要政策举措:
国务院发布总体方案: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0〕5号),明确了三网融合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三网融合试点启动:同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正式启动了三网融合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
试点工作通知:2010年8月2日,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导试点地区的组织协调机构建立和试点实施方案的制定。
双向进入许可:试点实施方案经过审查通过后,相关企业和单位开始提交双向进入业务的许可申报材料,标志着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的实质性进展。
这些政策举措旨在通过技术和业务的深度融合,打破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界限,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并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需求。
目前中国三网融合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
中国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创新与融合:随着特高压、智能电网等能源技术的成熟,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三网融合正推动电力光纤通信、车联网、自动驾驶等跨界融合技术的不断创新。这种技术融合为三网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产业融合与模式创新:三网融合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结合,还涉及到能源、交通和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有助于创造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应,推动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出现,如“互联网+能源”和“互联网+交通”等。
智慧城市与数字化治理:三网融合在城市层面的应用,如城市大脑、综合管廊、智慧交通和智慧能源等系统的建设,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乡村振兴与区域均衡发展:三网融合也被视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能源网、社群网和政务网的融合,可以整合城乡居民的能源服务、民生服务和政务服务,促进农村地区的数智化治理和经济发展。
全球视野下的三网融合:中国三网融合的发展还着眼于全球视野,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进全球能源、信息、交通三网融合,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并为世界经济转型创造新机遇。
中国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强调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智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以及全球网络经济的构建,旨在通过网络型基础设施的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