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分组的基本概念
IP分组是互联网协议(IP)中用于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它包含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信息,以及要传输的数据内容。IP分组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是实现互联网通信的基础。
IP分组的格式
IP分组由头部(Header)和数据(Data)两部分组成。头部包含了用于路由和传输控制的信息,而数据部分则包含了要传输的实际数据。
头部(Header):
- 版本号(Version):4位,用于标识IP协议的版本,当前广泛使用的是IPv4。
- 头部长度(Header Length):4位,表示IP头部占用的字节数,以32位(4字节)为单位。
-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8位,用于指定IP分组的服务质量(QoS),包括优先级、延迟、吞吐量和可靠性等。
- 总长度(Total Length):16位,表示IP分组(包括头部和数据)的总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 标识(Identification):16位,用于标识一个特定的IP分组,帮助接收方重组分片后的IP分组。
- 标志(Flags):3位,用于控制IP分组的分片行为,包括是否允许分片、是否为最后一个分片等。
- 片偏移(Fragment Offset):13位,表示分片后的IP分组在原始IP分组中的位置。
- 生存时间(Time to Live,TTL):8位,用于限制IP分组在网络中的存活时间,防止分组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 协议(Protocol):8位,用于标识IP分组携带的数据类型,如TCP、UDP等。
- 头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16位,用于验证IP头部的完整性。
- 源地址(Source Address):32位,表示发送方的IP地址。
- 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32位,表示接收方的IP地址。
数据(Data):
- 数据部分是IP分组中用于传输实际数据的部分。其长度由总长度字段减去头部长度字段得到。
IP分组的其他特性
分片与重组:当IP分组的大小超过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时,会被分片成多个较小的IP分组进行传输。接收方在收到分片后,会根据标识、标志和片偏移等字段进行重组,恢复出原始的IP分组。
路由选择:IP分组在传输过程中,会根据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经过一系列的路由器进行转发,最终到达接收方。
生存时间(TTL):每个IP分组都有一个TTL值,每当IP分组经过一个路由器时,TTL值会减1。当TTL值减为0时,该IP分组会被丢弃,防止其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表 一些常用协议对应的协议字段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