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网融合中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最终在光纤到户的基础上实现完全融合,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能否出现一个全社会唯一覆盖所有用户的公共网络呢? 根据美国电信经济学家罗姆 ( Noam , Eli . M ) 的“公网悲剧“理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罗姆发现 , 美国自 1945 年以后, 增加一个电话用户的建设成本是逐步上升的。这与一般认为电话系统具有费用 递减的规模经济的传统认识相左。后来,他用密度经济的 概念对此加以解释:首先入户的用户是高密度经济地区的 用户,其后入户的是低密度经济地区的用户,因而后入户 的用户平均成本高于先入户的用户平均成本。
罗姆通过对电话的效用曲线 V ( n) 和平均成本曲线 AC 的分析, 得出了“公网悲剧” 的结论, 如下页图所示。 Il J 是规模经济的阙值, 低于 m 时, 费用高千效用, 除非有
外部补助, 电话网规模不会扩大。从 m 到 m 点, 效用超过费用, 网络能够自已增长。其中的 m 点为平均费用最低点, 但由于效用高 于费用, 到达 m 点后, 网络仍会增长。ll z 是边际效用和边际费用相等的点, 此时利润达到最大值,垄断经营者会在该产量上终止生产。但由千电话是生 活必需 品, 网络会根据公 众的要求在通过 m 后继续增长。伴随着增长, 利润在不断下降, 超过 m 后, 费用超过效用,没有补助,网络不会增长。由于电话是普遍服务产品, 不仅在用户达不到 n 3( n3 = N/2), 依多数决议原则电话网要继续扩大, 超过 ll3 后还要扩大, 甚至超过 山 后, 网络规模由于普遍服务的要求仍要扩大。但是,为了保证普 遍服务,后来入网者的费用提高了,却不能负担高费用,电话公司只能收取高收入的大客户的较高费用来维持。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大客户(通常10 % 的大客户占收人的30% ~40% ) 退出公网, 要求建立专网, 出现了公网随发展而分化的“公 网悲剧" 。
2.三网融合技术的经济适用范围分析。我们借用中科院李幼平院士提出的信息热力学理论来分析三网融合技术的经济适用范围。一个信息的共享程度即信息热度用信息嫡来度量,用公式表示为:
E=ln(Q) 其中, E: 信息的墒值 , Q: 信息的共享人数。
当信息只与另外一个人共享时, E = 0, 称这类信息的信息墒为0 , 或者说这类信息的信息热度为 o, 属于冷信息,适合于点到点的传输。电话通信即属于这种信息类型,电话网的结构适合于传输这种类型的信息;当信息被10 万人、100 万人、1 000 万人甚至上亿人共享时, 信息墒E 的值分别为 5 、6、7 、8 , 这类信息的热度较高,甚至很高,属于热信息,适合千广播式传输。广播电视即属于这种类型,有线电视网的技术结构适合千传输这类信息;一般的数据信息界于冷信息和热信息之间,计算机网的结构适合传输的这类中等信息热度的信息。
由此可见,不同热度的信息适合在不同结构的信息网 络中传输,不同结构的信息网络适合传输不同信息热度的信息。在用户数相同时,传输冷信息的网络结构要比传输热信息的网络结构复杂,用户单位成本相应较高。这就是电话网单位用户成本高于有线电视网单位用户成本的原因。对于没有经过数字改造的电话网来说,只能传输冷信息。在数字化技术出现以后,通过窄带的数字改造,能够勉强传输中等热度的信息,但是单位用户成本要上升。经过宽带数字技术改造后,能够传输中等热度的信息,并能够传输一定数量的高热度信息,付出的代价是单位用户成本相应地进一步提高;对千有线电视网来说,在数字技术出 现以前,只能传输高热度的单向广播电视信息。经过数字化 和双向改造后,可以传输中等热度的信息,甚至也能传输冷 信息, 其单位用户成本也会相应 升高。下图 表示了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分别进行数字化宽带改造和双向改造后的单 位用户成本的上升情况。其中,当信息热度低千凡时,电话网的单位用户成本低千有线电视网;当信息热度高千凡时,电话网的单位用户成本高于有线电视网。可见不同的系 统均有其适用的范围, 对千电话网来说是 AC 段, 对于有线电视网来说是CB 段。 技术进步的作用会 分别使得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的单位用户成本曲线下移并变得更加平坦。
图 用户单位成本与信息热度的关系